正在阅读:陵水新村渔排上设巡回法庭,让渔民诉讼维权不再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陵水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陵水新村渔排上设巡回法庭,让渔民诉讼维权不再难→

转载 imet1232021/11/25 17:08: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陵水365生活网 作者:陵水365生活网 5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image.png


陵水新村法庭庭长王腾飞(中)在新村渔排巡回法庭开庭审理案件


“谢谢,谢谢,多亏听了您的话,我们夫妻俩现在感情越来越好了……”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盐尽村村民刘琪向新村法庭庭长王腾飞打来电话表达谢意,并为当初参与调解他们夫妻俩矛盾的工作人员点赞。

原来,早前刘琪因与妻子发生矛盾吵着要离婚,双方就3岁女儿的抚养权归属僵持不下,便闹到新村法庭。王腾飞和调解专员先让两人冷静下来换位思考,仔细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希望两人能考虑到年幼的孩子,慎重考虑婚姻问题。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说,两人都表示双方都有错,今后遇事会多沟通。随后,双方和好如初。

这是新村法庭开展多元化纠纷调解工作中的一幕。近年来,新村法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创新使用“枫桥司法e精灵”平台、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成立渔排(巡回)法庭等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进“诉源治理”,让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不留一处死角,解决在基层。

“枫桥司法e精灵”平台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1月17日下午3时,新村法庭书记员陈上协助调解专员通过“枫桥司法e精灵”平台,与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视频连线,进行远程在线调解。

“请提供你们双方的身份证和相关材料……”连线中,陈上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验证,确认双方是否均系自愿申请在线调解。调解过程中,陈上和调解专员详细了解事件经过,耐心倾听诉求,帮助双方当事人理清案件中的事实和对应的法律关系释明相关法律法规,抓住问题关键,从情、理、法等多方面分别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

通过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记者注意到,整个调解过程用时不到30分钟。

“这起纠纷案件中的两名当事人均不在新村镇,如果让他们大老远跑来法庭一趟,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陈上介绍说,通过“枫桥司法e精灵”平台进行远程视频在线调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作为派出法庭,我们新村法庭受理的案件多以村民为主,很多村民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又不愿意跑一趟法庭,‘枫桥司法e精灵’平台的启用,可以与法庭、司法所、村(居)委会视频连线,进行在线法律咨询。”王腾飞介绍,新村法庭在线开展调解,以及在线指导涉及婚姻家庭、土地纠纷、劳务纠纷等案件法律问题,架起了法庭与当事人之间的桥梁,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司法温度。

打造郑何英调解工作室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4月18日上午,在新村法庭的调解工作室,一名身材瘦弱的男子与一起涉及到200余名农民工劳务纠纷案件中的农民工代表,包工头和开发商进行协商。现场,三方当事人争吵不断,还险些动起了手脚。

男子名叫郑何英,从小在陵水新村镇海英村长大,在当地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2013年,身为老党员的他正式受聘成为新村法庭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还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郑何英调解工作室。通过打造个人品牌工作室,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新村法庭的距离,增加了多元化解纠纷的可借鉴性。

老郑见过了不少这样的“大场面”,丝毫不慌张,笑着耐心劝说:“我们还是安静坐好来谈一谈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你们这样吵根本没有用,打起来说不定要赔钱还要拘留,何必呢?”听完老郑的话,三方当事人的怒火这才熄了下来。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当时的画面。

调解过程中,老郑一边安抚一边耐心听取诉求,并分别与三方当事人私下谈心谈话,对整起事件进行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各自存在不当的地方。同时,老郑还向包工头和开发商详细解析相关法律法规,强调无条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刚性要求,并对双方存在的矛盾纠纷给出合理建议。经过耐心劝导,三方当事人当天达成调解方案。次日,200余名农民工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老郑对工作很认真,对老百姓很真诚、有耐心,处理事情公道正派,老百姓都很佩服他。”王腾飞说。

令人惋惜的是,58岁的郑何英因身患癌症今年8月去世。新村法庭决定继续保留郑何英调解工作室,将他始终心系群众、争做基层平安守护者的初心传承给工作室的4名调解专员,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渔排设立巡回法庭

让渔民诉讼维权不再难

“我宣布,现在开庭……”近日,王腾飞在一个特殊的法庭上审理了一宗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被告当场签下调解协议,案件圆满解决。

为何要说特殊?因为,此次开庭以巡回法庭的形式将庭审搬到渔排上。

在新村镇,当地居民大部分以渔业为生,有些渔民几乎常年在渔排或者渔船上生活,被称为“海上居民”,而他们连绵的渔排被称为“海上村庄”。近年来,随着新村渔港渔业的蓬勃发展,因饵料交易、鲜鱼交易、合伙合同、渔排租赁合同等引起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渔民上岸打官司既不方便又影响生产,诉讼难亟须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为方便群众诉讼,新村法庭成立了新村渔排巡回法庭。“渔排法庭随时移动非常方便,不管在码头上、渔船上、还是渔排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均可从从容容开庭、明明白白说理。”王腾飞介绍说,渔民之间若是发生纷争,只需电话预约立案,定好时间在渔排上等候开庭审理即可。

据了解,新村港有渔排570余户、船舶近2700艘,常年有5500多人生活生产在海上。在这个“海上村庄”,之前有些养殖户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法、不学法,被人骗了只想着用武力解决。自新村法庭设立渔排(巡回)法庭后,不少渔民通过观摩巡回办案,增长了法律知识。巡回法庭成立至今,“海上村庄”纠纷少了、争议少了,动粗的更少了,大多数纠纷在法庭的调解下都能化解。

巡回调解、巡回评理、巡回普法……新村法庭将巡回法庭作为司法便民的新窗口,并结合联动调解、上门服务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让渔民诉讼维权不再难,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司法服务。

来源:法治时报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